mNGS檢出率明顯高于CMT,mNGS檢出了187例感染病例,CMT檢出了81例。結果表明mNGS在檢測血流感染方面優于CMT。

免疫系統絕非隨機針對病毒蛋白位點產生抗體:到底什么決定了公共抗體反應?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了人類免疫系統并非隨機地針對病毒蛋白某個位點產生抗體,免疫顯性公共抗體反應——偏向對病毒某些表位產生抗體反應,是由種系編碼的氨基酸結合(GRAB)基序驅動的,這對病毒施加的選擇性壓力會影響宿主-病原體共同進化,也可對疫苗設計產生影響。

解碼微生物腸道信號的研究為IBD提供了潛在的新治療方法
關于我們的身體如何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新見解表明,兩種藥物的組合可能為治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道疾病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Nature Immunology》兩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幫助20億人控制結核病
來自芝加哥大學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表明,B細胞不是直接控制結核病本身,而是將Tfh樣細胞指向正確的方向來完成工作。

Molecular Cell令人驚訝的發現:導致抗生素耐藥性的第一步
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導致抗生素耐藥性的過程。他們在《分子細胞》雜志上報告了促進對環丙沙星(或簡稱環丙沙星)耐藥的關鍵而令人驚訝的第一步

研究發現,這種“升級版”輔酶Q10能逆轉HIV引起的器官損傷
近日,一項動物研究發現,MitoQ還可以逆轉HIV 和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對大腦、心臟、主動脈、肺、腎臟和肝臟中線粒體的有害影響。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研究新進展
拉霍亞免疫研究所(LJI)科學家Erica Ollmann Saphire博士和Shane Crotty博士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抗體M28可以結合并中和LCMV。多虧了這項新工作,我們現在更接近于設計針對LCMV的疫苗和治療方法。他們的論文“抗體介導的淋巴細胞性絨膜腦膜炎病毒中和的結構基礎”于2023年3月28日發表在《細胞化學生物學》上。